close

白金漢宮(Buckingham Palace)是倫敦現任女王的住所,

身穿紅軍裝,頭戴毛絨絨長筒帽的御林軍衛兵每天早上11點皆會在此準時交接
這是我最想看的其中文化之一,從來到倫敦的第一天起
就安排隔天的早上一定要來參觀這群可愛的衛兵們
但以我們每天都玩到接近半夜才回到民宿的實力,隔天不要睡太晚就偷笑了~
大半夜的又不好意思洗澡怕吵到民宿老闆一家人,所以得學習他們早上才洗澡的文化
早上我還得自助做早餐給我們家的艾爾文,時間一晃眼都不早了,
搭車進到市區也花了點時間,沒有一天能準時11點以前抵達白金漢宮..
每天一如復始,更不用說假日改成10點交接,對我來說更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



連續拖了好幾天,在離開倫敦的最後一天,誓必絕不能再錯過一次了~
終於終於~第一次,準時11點鐘趕到現場.........
有點被眼前來參觀的群眾震撼到...
不僅僅白金漢宮週邊的圍欄,全擠滿了遊客
就連對面圓環中央的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也已快被淹沒
人數的多寡看來就像在台灣不滿政府作為而來抗議遊行的民眾般..

看來想來這目賭衛兵交接的傳統儀式的人   不只有我一人 

這一日呢我們可是卯足了合作精神,
我負責顧兩人的行李箱 (因為是最後一天了,早上直接拉行李出門),順便用行李卡位啦~
而艾爾文呢~拍照的事就全靠他啦.. 再怎樣也比不上群群的人牆,得想辦法穿透..再穿透




通往白金漢宮的圓環已進行交通管制,到處都是警察在控制場面
來這參觀的遊客,大家倒是都挺合作的喔~
卡好位之後 就也不再孜意移動,僅在固定的區域內
但倒是挺好奇的一堆拿著小DC的    離門口這麼遠,到底要拍啥??
這就是沒來過的人可不知的小秘密...
原來交接的衛兵會從附近的軍營,首先會從圓環另一面的大馬路
邊奏樂邊踏著整齊的步伐朝著白金漢宮前進著,接著再繞經過白金漢宮左側的的圓環
最後才從右側的圓環而離開前往St James's Park對面的營區

這些可真是老道的遊客啊~比Henin我還精明...^^









你說說看~這些每天吃cheese而人高馬大的西方人,該如何與他們抗衡而找到一絲縫細?




白金漢宮升起了英國國旗,表示女王目前正在宮內喔~

說件好笑的事~原則上書上是寫著11點整準時交接
於是我們呢~也拼死拼活的趕在11點到
等了20幾分鐘~可以說一點動靜也沒有....
好不容易終於有點開場的樣子~一堆身穿黑色軍裝的衛兵騎著馬繞經圓環而進入宮內
然後就什麼事也沒有發生...............

不會吧~~~這麼要命趕來換來的紅衛兵交接怎只有這樣啊~~
我想看毛絨絨的帽子耶~~
接著我就和一塊站在一旁的旅人聊起...
這位伯伯還跟我說可能那是冬季制服,現在天熱換制服了...@@
而我還聽了頻頻點頭,居然相信了~認為挺有道理的呀!
嘴裡還念念有詞說著,明明知道大家期待見到紅衛兵,還換季穿制服..><
當時也不少遊客帶著失望的心情就這樣離開現場


還好我還不死心的留在原地,心想一定有鬼..哈
不然那些觀光客  怎還排徊在欄杆前!




事實證明,做事呢  要有始有終,要有恆心和毅力,更加要有耐心..
希望剛和我聊天的好心伯伯,還留在現場..

遠遠的就聽見樂隊聲奏起..喇叭及鳴鼓聲漸行漸近...
就這樣,第一次見到這些印象中熟悉的紅衛兵,最愛那高聳的大頭帽了~





以下的這些鏡頭,基本上呢~我是完全沒參與的..
我還得顧行李呢~就等回家在螢幕上才見識到這些交接的儀式畫面




不愧是艾爾文啦~究竟怎搶拍到這些鏡頭的還得訪問一下他本人...




但前提是要有一支200mm以上的長鏡頭,穿越人群中的頭,再伸進欄杆內...




在交接的儀式進行的差不多後,緊接著有一群一樣身穿紅衣,頭帶金盔的士兵們騎黑馬繞經過圓環
此時我顧行李的位置就讓渡給艾爾文..








交接的儀式說長不長 說短也不少時間
在尚未完全結束前,我們已先行離去,轉往白金漢宮對面的St James's Park
這個公園堪稱為倫敦市中心最優雅的公園
準備在這裡消磨在倫敦最後的中餐




驚喜的事發生了~原來那些衛兵交接完後,樂隊則是會回到St James's Park 側邊的軍營
延途的奏樂聲引起了我們的注意
艾爾文飛奔的往路邊跑去,幾乎沒有什麼觀光客相爭位置呢~
直到他們入了軍營才又只好透過欄杆相對望
但能清楚的見到  已是非常幸運的了~
所以看完了交接 別忘了轉移陣地來St James's Park..
保証沒有太多爭相拍照的遊客擋在你前頭
可以完完整整的享受這群紅衣軍隊!




為了他們我還特地買了隻紅衛兵的小熊,機場並不會賣的特別貴喔~
10歐元,比起路邊攤的貴一點點,但品質卻好上許多.剛好也將口袋的英鎊給全數花光~
以上就是這些紅衛兵的實況交接報導!!




我有可愛嗎?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in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