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暖冬的歐洲,終告一段落。
在上週飄起了大雪..氣溫也一度下降至 -7度左右
雖然心裡是期待下雪的來臨,但卻已開始懷念今年夏天萬物充滿朝氣,陽光充沛的日子
先來說說今年夏天發生的故事
很久以前常提到出生於荷蘭的梵谷,直到今年是在這裡的最後一個夏天
決定要好好的走訪這次梵谷之家的知性之旅
梵谷,1853年出生於Zundert,距離Henin和艾爾文的小窩,僅僅只有70幾公里的路程
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,將舉行大型的花車遊行,有興趣可以見 官網
然而在梵谷30歲那年,1883~1885年間,
他回到了父母親的老家 - Neunen(紐南),開始展開了大地色調的繪畫生活
但其實在了解梵谷的老家之前,卻已從他的名字中發現了些蛛絲馬跡
這是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地方。
梵谷全名 Vicent van Gogh。van的英文意思是 from
荷蘭人的命名喜歡取 "名字 + 從那裡來"
好比出生於新竹的Henin,就能取名為 Henin van Hsinchu
於是乎,Vicent van Gogh,也就是從 Gogh來 的Vicent,不過中文也太厲害了,能翻成 "梵谷"
google map裡,就在Neunen發現了足跡,
或許是後人刻意的命名街道,也或許Gogh曾是Neunen裡的某個街名。
對我而言,幸運的是,Neunen離我們住的地方更近了,只有6公里左右
於是又開始了我的夏日一個人的單車旅行。
在Neunen處處都能發現有關梵谷的足跡,這裡特別為他立了銅像
也特別提到,在梵谷死前都未能成名畫家,他可能甚至也沒有想過會有他的銅像於此。
不過話說回來,如果這銅像是真人身高的尺寸,那麼梵谷真不像荷蘭人!
照片中則是梵谷的家,目前暫不開放,但能站在名畫家的門口
僅管已經過數幾回,仍心生感動!
▼住在梵谷家對面的女孩 - 瑪戈特·貝格曼,在梵谷作畫期間,兩人相愛並給予梵谷相當的精神支持
但由於比梵谷年長十歲,終究不被雙方家長認同,瑪戈特·貝格曼甚至還因此而自殺未遂。
目前房子裡有人居住,只是不知是否是貝格曼家族的後代就是了。
在Neunen,還為梵谷設立了一個專屬的文管中心,雖已沒有真畫於此,
但卻搜集了梵谷這輩子重要畫作的複本,並製作成永久文宣供後人欣賞
museum card在此時卻不適用,但門票也不貴,3歐元。
雖不是真畫卻也看的過癮!許多畫是先前在梵谷博物館以及其他在博物館裡未曾見過的
還有當時他在此花錢請人到處找鳥巢窩,所畫的各式各樣鳥巢
甚至特別解析了 "吃馬零薯的人" 這幅畫,梵谷表示畫這幅畫讓他學習到各種手腕的姿勢表現。
早期在住在Neunen的這兩年畫作皆偏向於昏灰的大地色,
或許荷蘭長年冬天的天氣給梵谷的感覺就是如此!
直到晚期南下巴黎,最後住在南法的日子,鮮艷的對比色調從此展開
畫中許多普羅旺斯的身影也讓我回想起在那裡的點滴~
二樓還有視聽室,不過只有短短的15分鐘大綱簡介
想繼續往後看,就請至樓下櫃台購買DVD...哈~
當時除了我一人,又陪了一位來自瑞典的旅人看了一遍
管理員就是不讓我們繼續看下一段呢~~
拿著手上的導覽地圖,在市中心或郊區,可以依序追尋梵谷曾作畫的足跡
照片中的風車也不例外,只不過在梵谷的畫中,和房子卻是改為相反的位置
畫畫的好處就是比拍照好,能隨心所欲畫下心靈感動的一刻,綜使與現實不符。
其實這裡我來了不只一次,無論是刻意的還是碰巧經過,
迷迷糊糊的就來這溜達了至少三次。
這一遍能稱的上我心目中的天堂路,農機刻意開出的小路
無意間讓經過的我闖入其中。
牽著我的單車,漫步在兩側及腰以上的花草,隨著風,我嗅到了溫暖的花香
雖然只有一個人,仍捨不得離開。
隨著季節天氣的不同,看著這裡的向日葵從花苞一一向太陽展開笑臉
可惜向錯面了,我無法將它與風車擺在一塊...^^
在文管中心附近的一座小教堂,當時梵谷的父親常來的,後來由於母親受傷
梵谷還特別畫了這幅畫,作為送給母親慰藉心靈的禮物
很想拍下教堂的角度要如同梵谷的畫中一般
可惜,夏天綠樹成蔭,只有正面方才能看見教堂的全貌
然而在每個作畫的地點 ,都有像下圖這樣的文字導覽簡介
除了有雙語(荷文、英文)外,按下按扭,亦有語音解說
真的是做的相當貼心!
另外這就比較偏郊區的古蹟,光看那散落一地的碎石,老實說 我什麼也看不懂
原來是13世紀的舊塔,其實在梵谷還住在Neunen其間就已垮了
照片中更遠處是公墓,梵谷的父親則葬於此。
我也好奇的上前探望了一會,始終沒找到
Neunen是個非常小且寧靜的小鎮,居家生活亦相當愜意
甚至在夏天時,日照長,有時晚飯過後,還和艾爾文開車到這散步
向他介紹平日白天時,我所認識的Neunen..........
最後祝福大家
Merry X'mas and Happy New Year !!!
- Dec 22 Tue 2009 21:00
我在梵谷的家門口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